精選

[主筆漫談] 專屬型微處理器的復興

電腦的世界自始至終都是圍繞在軟體與硬體的協作之上,單純的硬體或是單純的軟體,是無法完成任何事情的。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所謂的軟體定義抑或是硬體定義,只不過也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 回到本文主題的微處理器身上。早年,也就是從所謂的「電腦」(計算機)剛被發明出來,一直到筆者唸...

2022/06/01

[資料儲存觀察室] 晶片商買軟體商圖的是什麼?

上週,Broadcom 終於宣佈以 610 美金併購 VMware;從熱鬧面看,消息不大不小,除了 IT 與投資圈外,似乎沒什麼太大的新聞。從技術面看,毫無技術整合可言。從實質面看,應該是「業務如常 (BAU, Business As Usual)」。簡單來說,這椿併購案除了當事兩家公司的大股東外,對於其他人來說應該完全沒有任何一丁點的影響與不同。
「經濟學人」的這篇文章說得更是直白:「博通出手的目的,並不是要將這些新併購的企業與晶片本業相結合,而是要以更高利潤經營這些軟體公司。」

也就是除了財務面外,這椿併購並沒有任何實質意義,現在的 Broadcom 與其說是一家晶片製造商,她其實更像是一家私募基金公司。

圖片來源:網路

對於公司員工與企業客戶,除了沒有意義外,可能還有壞處。例如「經濟學人」在前述文章中所提到的「卻可能使 VMware 放棄稱霸雲端的大好機會」,儘管筆者並不認為 VMware 可以稱霸雲端。對於供應商之間的併購,筆者的看法都在在 2010 年的舊文、2019 修訂重發的「IT 廠商併購頻傳對客戶真的有利?」一文中;而這些年來 Broadcom 的諸多併購洽似是對筆者的看法印證:

每一椿併購案之後的首要考量絕對是(大股東們的)財務考量,而非市場、技術、消費者或是員工。

就像年來在缺料危機之下,晶片製造本業的 Broadcom 並未對 Brocade 光纖交換器的交期有任何的助益。

因此我們在新聞稿中「有助從設計和銷售半導體的核心業務橫跨企業軟體領域,帶來更多利潤」這種看不出邏輯性的說法,也就不令人意外。至於還有說什麼「是打邊緣運算與物聯網的主意」那就更離得更遠了。我們從 Broadcom 的併購歷史來看:
2003 Gadzoox Networks (assets)
2004 RAIDcore
2004 Cirrus Logic (storage portfolio)
2005 Siliquent Technologies
2008 Sunext Design
在這之前大抵都是以晶片設計為併購標的,用於擴張晶片的市場佔有率。但之後,
2016 Brocade
2018 CA Technologies
這兩椿併購、尤其是 CA,大概就開啟了私募基金的併購模式,並非以整體解決方案做為併購的考量了。
延伸閱讀:「2010 年代企業資料儲存產業十年,之一」「2019 再看 DELL 的轉型豪賭?」「十年回顧之二,昇陽電腦的未來?」「IT 史上最糟的併購案『們』

再回到這椿併購案本身,如前所述,財務面是核心,Broadcom 也直白的說要「帶來更多利潤」。談到財務面,筆者最近在網路上看到的一篇分析頗值得分享:

VMware 與 CA 有一些相似之處。它是虛擬化軟體市場的領導者,而且可以產生穩定的收入來源。但她所面臨的挑戰是在容器和微服務市場上遲到了,Red Hat 是這市場的領導者。VMware 的收入正在轉型,從授權付款過渡到 SaaS 的模式,收入模式的過渡和虛擬化市場的破壞都影響了 VMware 的營收增長,但 VMware 對 Broadcom 來說仍然是具有正現金流的搖錢樹。

但筆者認為與前兩椿併購案(CA 與 Brocade)相比,不同的是 VMware 的市場地位,不論是在市場行銷或經銷通路的操作上,其複雜度完全不能相提並論。因此在前兩椿併購中透過成本優化(措施)而產生的績效,在此次的併購中則未必能夠那麼容易顯現,更可能的則是透過減少市場投資來達成。這也是筆者在前述文章中所提到的觀點之一,「經濟學人」的觀點也是如此。

VMware 的業務增長加速計劃的關鍵是投資容器軟體業務,這個業務是由收購而來的 Pivotal 組成的,Pivotal 是 VMware Tanzu 的主要組成部份。現在問題是 Broadcom 將如何看待 VMware 的容器軟體業務,如果 Broadcom 的目標是優化成本提升獲利,那麼容器軟體將不會獲得必要的投資。

筆者認為這也一定會連帶影響企業用戶對採用 VMware Tanzu 的信心,扺消了 VMware 現在在推廣 Tanzu 上的努力。

如果 Broadcom 不僅要收購搖錢樹,還要建立從處理器到企業軟體的垂直組件的整合,這就具有很高的變革性,因為 Broadcom 為整個垂直整合提供了另一種關鍵的能力,問題在於這種策略的效率如何?
筆者則認為這種策略更大的問題出在 Broadcom 目前只具備組件,更具體的說是網路晶片的生產能力,而不是 VMware 企業軟體所需要的伺服器硬體整機生產能力。(這些能力都在以台灣為主的 OEM 生產商手上)
這當然也適用於邊緣運算的場景,完整的軟硬體堆疊固然吸引人,但嚴格來說 Broadcom 只有組件 (Component),而不是堆疊 (Stack)。VMware 擁有龐大的企業客戶群,並且是所有公有雲和私有雲中的平台,因此理論上她佔有非常好的位置。但是與較新的 Kubernetes 方法相比,以 VMwarew 的技術做為堆疊很昂貴,而且從某個角度來說有點堆層架屋。

Broadcom 執行長在電話會議中表明他的實力在優化軟體公司以獲得最大的盈利能力,這最符合把 VMware 當成搖錢樹的情況,因此 Broadcom 的目標是:(1) 收購具有既定技術和客戶群的公司,(2) 優化成本,(3) 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搾乾它!

至於客戶或員工的利益,則不在主事者的考慮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