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 發布 2021 年的超融合基礎架構 (HCI) 軟體魔力象限 (Magic Quadrant for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Software) 報告,Gartner 在報告中指出這一個市場正日益成熟,就技術成熟度曲線來看就是進入「實質生產的高原期」,已經不太再會出現劇幅的變動,因此供應商間的整合和成長明顯地的趨緩。此外,Gartner 在報告中也提到HCI 目前最主要的應用場景為:原生雲、邊緣、混合雲與 VDI 等,如果不是因為 COVID-19 使許多企業組織需要遠端工作,VDI 可能不會繼續成為主要應用場景之一。
延伸閱讀:「Gartner 報告:2021 年儲存和資料保護技術成熟度曲線」
一些 HCI 軟體供應商繼續擴展部署的選項以涵蓋更多的,像包括 Amazon、Google 與 Microsoft 在內的公有雲供應商,希望能成為私有/混合雲的完整解決方案。對於這些供應商來說,這就表示必須對監控、保護、管理、優化和治理各種本地、雲端和邊緣部置的工作與功能的發展與整合。就技術面來看,這是龐大而複雜的作業,需要很大的研發能量與投資,這當然也會反映在產品售價上。
從這一點來看,市場上除了三大公有雲平台供應商外,其它的,特別是傳統的基礎架構軟硬體供應商所提供的雲平台,在上述 HCI 混合雲的整合上,顯然就落入不被支援的狀況。隨著 HCP 軟體的發展,許多供應商對像 Kubernetes 等編排工具的整合支援也有所增加,其目的是提供一個超越 HCI 本身的界面,以促進容器化應用程式的自動化部署。這些支援的實際使用還處於早期階段,但它已經成為未來有計劃使用容器客戶們的要求。
其它的 HCI 軟體供應商則希望透過特定的應用場景或具有區域性的解決方案,在利基市場上發展,但從營收數據來看,大部份均被計算在約略為 25% 市佔率的「其它」。
HCI 軟體市場中的許多合作夥伴也是競爭對手,如果考量到軟體供應商與系統供應商之間的關係,市場上就會出現很多競合關係,這點我們可以從每一季 IDC 的 HCI 軟體和系統供應商的營收數據看出端倪。而那些具備更多虛擬層中立 (Hypervisor-neutral) 或是至少是更靈活的虛擬層產品的供應商,對於希望不被虛擬層鎖定的客戶來說,是更具有有優勢的。
值得注意的是,Gartner 也指出像是 Amazon、Google、Microsoft 與 Oracle 等大型公有雲平供應商,最終「可能」會顛覆整個 HCI 軟體市場。相較於其它企業 IT 的軟硬體來說,HCI 軟體是最容易被公有雲平台攻陷的,特別是在混合雲環境上。通過像是 AWS Outposts、Google Anthos、Azure Stack Hub 和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等產品,公有雲平台進一步的勢力擴展到本地資料中心的基礎架構上,採用這些產品將使得企業組織更容易管理雲上與雲下的超融合基礎架構,(某種程度上)也可以避免強勢 HCI 軟體供應商的高額成本。
回到魔力象限本身,筆者同樣與去年的資料進行比對,不過基於市佔率的懸殊差距,僅標示市佔率的前二名 Nutanix 與 VMware,這兩者也都位於領導者象限中,VMware 今年的位置較之去年略微往下方移動。Microsoft 與去年相同列名遠見者象限中,另一家 StorMagic 相較去年則大幅度的從利基者象限移動到遠見者象限。所有其它的五家供應商與去年相同均列在利基者象限中,其中 Pivot3 因為被 Quantum 收購 ,所以今年是以 Quantum 的名字出現。而 DataCore 因為未達到評選的標準,今年被除名。Sangfor Technolgies 與 HUAYUN Data Group 兩者都是來自中國的供應商。
延伸閱讀:「IDC 報告:Q32021 全球融合式系統營收;Gartner 報告:2020 超融合基礎架構軟體魔力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