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Gartner
Gartner 評估了 22 項最相關的儲存和資料保護技術,IT 組織必須評估這些技術才能滿足企業快速發展的需求。
根據維基百科,技術成熟度曲線(The Hype Cycle),又稱技術循環曲線,指的是企業用評估新技術的可見度,利用時間軸與市場上的可見度(媒體曝光度)來決定要不要採用新技術的一種工具。自 1995 年開始,Gartner 依其專業分析預測與推論各種新技術的成熟度演變速度及要達到成熟所需要的時間,共分成五個階段:
在 2021 年的技術成熟曲線報告中,Gartner 評估有超過一半的技術將在未來的 5 到 10 年內成熟,如果有真正的業務需求驅動與合理性,有 55% 的技術具備有提供重大效益的潛力,另外 Gartner 也刪除了一些不再被炒作的技術,只包含當前最領先的相關技術。
2021 年新增加兩項技術:網路儲存 (Cyberstorage) 與下一代智慧網路界面卡 (SmartNICs),儘管這兩項技術有完全不一樣的價值主張,但它們反映了企業 IT 建構資料平台以支援變革和滿足新業務需求的優先事項。快速移動的技術包括:原生容器儲存 (Container-native Storage)、超融合和混合雲儲存,這些技術的採用率顯示在增加中,主要由利用儲存軟體創新的需要驅動,可以在任何地方提供效能好、彈性佳的儲存基礎架構。
另外 Gartner 也提供了優先矩陣 (Priority Matrix),這是根據 Gartner 預期每種技術在達到主流採用開始之前的時間長度,所繪製的每個技術的收益評級。這是從另一個角度來協助使用者在儲存儲硬體、軟體和資料保護技術的投資以及採用上做排序。
- 技術誕生的促動期−在此階段隨著媒體大肆的報導過度,非理性的渲染,產品的知名度無所不在,然而隨著這個技術的缺點、問題、限制出現,失敗的案例大於成功的案例。
- 過高期望的峰值−早期公眾的過份關注演繹出了一系列成功的故事,當然同時也有眾多失敗的例子。對於失敗有些公司採取了補救措施,但大部份的公司則沒有。
- 泡沫化的低谷期−在歷經前面階段後存活的技術經過多方扎實有重點的實驗,而對此技術的適用範圍及限制有客觀與實際的瞭解,成功並能存活的模式逐漸成長。
- 穩步爬升的光明期−新技術在市場上受到主要媒體與業界的高度關注。
- 實質生產的高原期−新技術產生的利益與潛力被市場實際接受,支援此經營模式的工具、方法論經過數代的演進,進入非常成熟的高原期。
從現實面來看,大部份的企業用戶都是技術的採用者而非開發者,很少能從新技術的早期投入獲得巨大的商業利益,因此在新技術進入第四個階段時投入是比較符合投資效益的。但是關注市場上新技術的發展趨勢,以便在規劃時適時地轉向新技術,當然是企業 IT 領導者/組織必要的工作。
在 2021 年的技術成熟曲線報告中,Gartner 評估有超過一半的技術將在未來的 5 到 10 年內成熟,如果有真正的業務需求驅動與合理性,有 55% 的技術具備有提供重大效益的潛力,另外 Gartner 也刪除了一些不再被炒作的技術,只包含當前最領先的相關技術。
2021 年新增加兩項技術:網路儲存 (Cyberstorage) 與下一代智慧網路界面卡 (SmartNICs),儘管這兩項技術有完全不一樣的價值主張,但它們反映了企業 IT 建構資料平台以支援變革和滿足新業務需求的優先事項。快速移動的技術包括:原生容器儲存 (Container-native Storage)、超融合和混合雲儲存,這些技術的採用率顯示在增加中,主要由利用儲存軟體創新的需要驅動,可以在任何地方提供效能好、彈性佳的儲存基礎架構。
另外 Gartner 也提供了優先矩陣 (Priority Matrix),這是根據 Gartner 預期每種技術在達到主流採用開始之前的時間長度,所繪製的每個技術的收益評級。這是從另一個角度來協助使用者在儲存儲硬體、軟體和資料保護技術的投資以及採用上做排序。
2021 年儲存和資料保護技術優先矩陣
效益 | 到達主流採用的時間 | |||
< 2年 | 2~5年 | 5~10年 | > 10年 | |
轉型 |
|
| ||
高 |
|
|
| |
中 |
|
| ||
低 |
資料來源:Gartner
一般來說,企業組織應該從快速移動的技術開始,因為這些技術被視為具有轉型和高業務效益的,並且可能很快就會成為主流採用。這些技術往往對業務流程、收入或成本削減工作產生最顯著的影響。在這些轉型的技術之後,建議用戶評估影響性較大,在短期內會達到主流採用狀態的技術,然後往下和往右進行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