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TCO?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是指擁有一件物品的總共花費費用,其包括「購買」的費用,以及之後的「運作」所產生的額外費用。在眾多企業,或者是消費者消費模式下,這樣的分析非常的分歧。為何這麼說呢?我舉下列幾個例子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消費者不是不懂這個道理,單純僅針對自己覺得有利的狀況下才會導入此思維模式。一旦陷入比較相對不熟悉的領域中,便陷入 TCO 的迷思而反倒做出之後匪夷所思的決定。舉例一:
電冰箱這個家電產品,應該是家家戶戶都有的一個裝置。消費者在購買電冰箱的當下,除了自己空間的需求,外型的考量,品牌的迷思等等因素之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考量點就是「電費」的消耗。
NAS 10 年約為 100W,磁帶 10 年約為 50W電冰箱這個家電產品,應該是家家戶戶都有的一個裝置。消費者在購買電冰箱的當下,除了自己空間的需求,外型的考量,品牌的迷思等等因素之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考量點就是「電費」的消耗。
這 24 小時不斷運作的裝置,家庭中電費的開銷,變成一個持續性的花費。這個足以影響購買某電冰箱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少消費者會完全避除電力消耗的因素購買這樣的產品。主要還是進入了 TCO 的思維模式。今天消費者會選擇某牌電冰箱,即便是他的售價比較旁邊展示的機型貴出一倍,但是因為長時間運作下來的電費比便宜產品少 75%。
舉例二:
汽車這樣產品算是普及。購車的幾大決定因素不外乎,品牌,外型,實用性,妥善率,以及油耗。汽車本身單價高高低低,一旦帶入油耗與保養費用,事情就變得相對不單純了。
以上兩個例子,其實在很多人的生活當中,都是認為這個是個很基本的觀念與抉擇方向。很有趣的是,當公司在需要做出類似的設備器材購買的狀況中,許多 TCO 的思維模式就變得比較薄弱。以自己曾經是公司員工轉換到公司經營者的觀點來分析。主要原因還是出在:
我們目前工作室為影像工作室。在眾多拍攝器材的進步的時代,所產生的資料量相對比較一般中小企業所產生的資料量還要多出許多。在評估使用NAS與硬碟跟使用磁帶的抉擇下,我們做出了偏向磁帶的一個決定。
以目前工作室需求計算:800TB/Yr
8HDD @ 12TB:9 萬 (1.2-1.3 萬 each)
可使用空間@RAID5:80TB
一組費用為 12 萬
以上設備要 10 組
Watt 使用
HDD:Operation ~5-8W
HDD:Non-Operation ~3-4W
NAS 系統:Operation ~70W
NAS 系統:Non-Operation ~30W
初期投入成本:
第一期:200TB -3 個月
硬碟設備 x3=36 萬
電費使用
1 度電=耗電量 1,000 瓦特 (W) 的電器,連續使用 1 小時 (H) 所消耗的電量
HDD 每日運行 50% 時間,50% 休眠待機
6Wx24x12=1,728W
3.5Wx24x12=1,008W
NAS 系統每日運行 50% 時間,50% 休眠待機
70Wx3x12=2,520W
30Wx3x12=1,080W
以上是每日總和=6,336W=6.5度電
一個月 30 天=195
第一期階段三個月=~600度。
每期(三個月)投入 200TB 容量
第二期=~1,200度
第三期=~1,800度
第四期=~2,400度
總年度電費消耗為:6,000 度
以非營業使用電費 11 月計算
年度使用電費:~$3,1000
年度設備總投資:48 萬
這邊還沒有包含維護人員之費用,運行器材之冷卻費用,器材可能遇到的損壞替換之費用等。
光是以上的設備與運作,基本上一年的花費為:~50萬。
然後維持這樣的設備運作,基本上每年的電費在 3-4 萬之間(遇上夏天電費比較貴等狀況)
以資料量不逐年增加的狀況,收納這些數位資料 10 年(我們對於客戶珍貴的資料都保存 10 年),大約的成本(粗算人力,電費,維修等)
大約 100W,10 年攤提也一年幾乎是 10 萬起。
電費使用
Operation:31W
Non-Operation (idle):11W
控制磁帶機主機(唯一功能):150W
磁帶費用:9TB ~$2000
一次購買全部 800TB 磁帶=100 捲
舉例二:
汽車這樣產品算是普及。購車的幾大決定因素不外乎,品牌,外型,實用性,妥善率,以及油耗。汽車本身單價高高低低,一旦帶入油耗與保養費用,事情就變得相對不單純了。
以上兩個例子,其實在很多人的生活當中,都是認為這個是個很基本的觀念與抉擇方向。很有趣的是,當公司在需要做出類似的設備器材購買的狀況中,許多 TCO 的思維模式就變得比較薄弱。以自己曾經是公司員工轉換到公司經營者的觀點來分析。主要原因還是出在:
反正錢不是自己的盲點。
我們目前工作室為影像工作室。在眾多拍攝器材的進步的時代,所產生的資料量相對比較一般中小企業所產生的資料量還要多出許多。在評估使用NAS與硬碟跟使用磁帶的抉擇下,我們做出了偏向磁帶的一個決定。
以目前工作室需求計算:800TB/Yr
估算一下 NAS 系統所需要花費
8bays:2-3 萬不等8HDD @ 12TB:9 萬 (1.2-1.3 萬 each)
可使用空間@RAID5:80TB
一組費用為 12 萬
以上設備要 10 組
Watt 使用
HDD:Operation ~5-8W
HDD:Non-Operation ~3-4W
NAS 系統:Operation ~70W
NAS 系統:Non-Operation ~30W
初期投入成本:
第一期:200TB -3 個月
硬碟設備 x3=36 萬
電費使用
1 度電=耗電量 1,000 瓦特 (W) 的電器,連續使用 1 小時 (H) 所消耗的電量
HDD 每日運行 50% 時間,50% 休眠待機
6Wx24x12=1,728W
3.5Wx24x12=1,008W
NAS 系統每日運行 50% 時間,50% 休眠待機
70Wx3x12=2,520W
30Wx3x12=1,080W
以上是每日總和=6,336W=6.5度電
一個月 30 天=195
第一期階段三個月=~600度。
每期(三個月)投入 200TB 容量
第二期=~1,200度
第三期=~1,800度
第四期=~2,400度
總年度電費消耗為:6,000 度
以非營業使用電費 11 月計算
年度使用電費:~$3,1000
年度設備總投資:48 萬
這邊還沒有包含維護人員之費用,運行器材之冷卻費用,器材可能遇到的損壞替換之費用等。
光是以上的設備與運作,基本上一年的花費為:~50萬。
然後維持這樣的設備運作,基本上每年的電費在 3-4 萬之間(遇上夏天電費比較貴等狀況)
以資料量不逐年增加的狀況,收納這些數位資料 10 年(我們對於客戶珍貴的資料都保存 10 年),大約的成本(粗算人力,電費,維修等)
大約 100W,10 年攤提也一年幾乎是 10 萬起。
磁帶機則是初期的設備費用高
單一磁帶櫃約為 25W,國外買更便宜電費使用
Operation:31W
Non-Operation (idle):11W
控制磁帶機主機(唯一功能):150W
磁帶費用:9TB ~$2000
一次購買全部 800TB 磁帶=100 捲
磁帶總費用:20萬
磁帶運作時間:一週 24 小時
磁帶運作時間:一週 24 小時
運作時間全速使用電費:31Wx24=744
電腦運行:150Wx24=3,600
電腦運行:150Wx24=3,600
這就是為什麼即便是一開始投入的資金比較多,但是根據 TCO 的概念,這個是對的選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