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扯完了,切入正題。展望新的一年,根據 ITX 與 InformationWeek 共同執行的 2018 年企業基礎架構狀態 (2018 State of Infrastructure) 研究,企業資訊基礎架構看來暫時還可以活得不錯,(雖然筆者認為 IT 基礎建構這個產業基本上已經開始邁向死亡)。許多企業在來年仍然會繼續在資料中心、儲存和網路上進行投資,擴充企業內部、本地端的 IT 能量。根據這份研究顯示增加基礎架構的目的,有 30% 是要支援勞動力上的需求,有 27% 是要支援新的業務和機會;而有 45% 預期會在未來 12 個月內增加 5% 的支出。整體來看, 企業的基礎建構是在成長中。
在驅動基礎架構改變的主要因素上,排名第一的因為儲存/資料的成長,佔55%,第二是必須要跟雲端環境整合,佔 33%,排第三的是需要更容易的系統管理方式,佔 30%。相對地,阻礙基礎架構現代化的原因,排第一、佔 62% 的是建置的成本(錢肯定是很重要的因素),其次是 46% 的缺乏具有專業能力的員工,最後則是安全上的考量,佔 43%。關於錢,一個有趣的數字,顯示有 64% 的預算將會花在維護上,只有 41% 的預算會用來買新的技術,這與我們慣常講的 80/20 法則不太符合;不過可以知道「維護」這件事真的是很花錢的!
至於來年資料中心的熱門技術上,在這份報告中則顯得沒有那麼的「新」。資料中心前三大的投資分別是伺服器佔 44%,公有雲佔 31% 以及主機虛擬化(對,就是主機虛擬化)佔 31%,看起來都不是什麼創新的技術。至於在前一項所提的主機虛擬化上,有 20%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有超過 90% 的主機已經虛擬化了,有 18% 完全沒有主機虛擬化的環境(這些公司是遠古時代的人嗎?), 主機虛擬化的比例落在兩者之間的受訪者則有 62%。
最後來看一下在未來一年裡主要的儲存投資項目,它們是加密 39% 、固態儲存 38% 以及資料複製 31% ,看起來也都不是什麼新的技術。
忠實的讀者們應該知道每年我們都會看一看來自企業儲存權威雜誌 SearchStorage/Storage Magazine 的年度熱門技術預測。在進入 2018 年的儲存熱門技術預測之前,Storage Magazine 也會負責的對去年的預測進行回顧與評分。
NVMe - A+,在 2017 年 NVMe 雖然還沒有成為主流,但幾乎每家儲存廠商都對 NVMe 做出承諾,將其列入產品發展計劃(路線圖)中。
軟體定義儲存 - A-,Storage Magazine 認為過去一年 SDS 這個詞已經被濫用,狹窄的定義為某一種型態的儲存。
高容量快閃 - B,現在 15TB 的固態硬碟在快閃陣列中已經很常見了。
Containers - B,就如同使用 Container 的開發人員一樣,Container 始終存在,而且它們需要使用儲存。
雲間備份 - B-,也許使用者還沒需要,但使用者會很開心知道他們所使用備份軟體有支援雲間備份。
32Gb 光纖 - D,由於 32Gb 光纖市場主要的推動者 Brocade 被 Broadcom 收購,使得市場的推動與行銷慢了下來,因此 32Gb 光纖在 2017 年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市場趨勢。
下一篇我們將會跟讀者們分享來自 SearchStorage/Storage Magazine 的 2018 儲存熱門技術 - 2017 年終系列世界篇之二。
2017 年終系列世界篇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