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HEP 再縮減,傳將出售軟體事業部
分家後的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HPE),傳出打算賣掉旗下軟體部門,更專注在網路、儲存、資料中心等事業部...
因為還只是傳聞,所以國內的媒體並沒有太多的報導。(其實就算是真的,就會有很多報導嗎?)不過筆者搜尋了一下國外媒體,的確是有這樣的傳聞。
對 HPE 來說,將旗下佔營收比重不高(2015 年約 36 億美金),且「預後」不佳的軟體事業售出,或許節省下來的成本就可以抵得上所減少的營收與利潤。今年五月時,HPE 就已經將先前收購 EDS 後成立的企業服務部門分拆,與 CSC 合組新的公司。
另一家 IT 大廠,收購 EMC 後的 Dell,今年六月時也傳出要將旗下所有軟體事業以 20 億美金出售給私募基金,主要原因當然跟要籌措收購 EMC 的龐大財源有關,另一個原因也是在於軟體事業是營收與利潤不高的資產。
IT 大廠出售某些事業進行瘦身,大部份都是基於營運/財務上的戰術目的,很少是基於技術/產品戰略上的考量。縮減公司產品線可以讓資源更為集中,強化留下的產品線,當然是一個好處。
但如果回顧從分到合的歷史,當初要收購這些軟體產品時,不是都說對公司有很多好處嗎?怎麼昨是(提供客戶更完整的產品線)今就非了呢?還是昨非(只專注在某些產品)今就是了呢?每一家公司的營運都有其自己的考量,但從目前 IT 產業發展方向來看,這些大型 IT 廠商脫離企業軟體戰場,而更聚焦在與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相關的硬(軟)體上,長遠來看是正確的方向嗎?
從先前的第三平台,到現在的物聯網、巨量資料(大數據)分析等發展方向,幾乎可以確定的是企業 IT 將會朝「去基礎設施」化的方向走。
「去基礎設施」並不是說未來的資料中心不需要基礎設施的硬體,而是由於商品化的基礎設施硬體已經夠好、夠用了,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各家廠商間的差異性很小,因此未來的 IT 基礎設施市場將會(已經?)是絕對的紅海。另外隨著雲端使用方式的增長,企業未來不見得要自建資料中心,可預見的未來企業會有更多的應用逐漸往公有雲移動,企業 IT 基礎設施的市場也將會更加緊縮。
根據 IDC 的分析,下一世代企業 IT 市場裡的玩家,除了傳統的 IT 廠商外,新興玩家將會有包括 Amazon、Fujitsu、GE、Hitachi、Siemens 這些具備雲端或物聯網裝置的廠商,顯見下一世代企業 IT 的戰場在資料與應用,而不會是在基礎設施上。
另一個可供參考的對象是藍色巨人 IBM。IBM 曾經也是與 Dell、HP 和 Sun Microsystems 並列的四大伺服器供應商之一,而今的 IBM 早已將中、低階伺服器轉手,在企業儲存硬體市場上的活躍度,也明顯的降低。對比其近年高調發展而且成果也不錯的人工智慧或智慧城市等應用,未來如果 IBM 完全退出企業 IT 基礎設施市場,筆者倒是完全不會感到訝異的。
只專注在提供企業網路、儲存、資料中心等基礎設施一定就沒前(錢)途嗎?反正企業總要買這些東西的嘛,不是跟 A 廠商買,就是跟 B 廠商買,只要生產規模夠大就可以壓低成本,還是可以有營收的,只是利潤可能不怎麼樣就是了。
出售某些營收與利潤不高的資產當然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事,但與其專注在企業 IT 基礎設施,這些 IT 大廠應該要有更具戰略眼光的作為。最後補充在發文前看到這篇報導:
如果連 124 歲的 GE 都成了軟體新創,那台灣呢?
其實把標題中的「台灣」置換成任何一家傳統 IT 廠商,意思也是一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