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A -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先進技術連接界面,ATA 使用在早期的個人電腦上,發展自 IDE (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整合驅動電子裝置);早期為 PATA (Parallel ATA 並行 ATA),而後發展出 SATA (Serial ATA 序列 ATA),目前 SATA 仍是大部份筆記型或個人電腦的磁碟傳輸界面,部份舊型的磁碟陣列還在使用 SATA 的磁碟機界面。
SCSI - Small Computer Systems Interface 小型電腦系統界面,早期為並行界面使用在許多商用電腦上,而後也發展出序列界面 SAS (Serial Attached SCSI 序列連接 SCSI) ,這也是目前主流的磁碟陣列所使用的磁碟機界面。SCSI 也是在光纖通道 (Fibre Channel) 與 iSCSI 上所使用的通訊協定,不論是 FC 或 iSCSI 使用的都是 SCSI 的命令。
光纖通道 - Fibre Channel (FC),發展自 IBM 使用在大型主機上的 ESCON 技術,FC 就是 ESCON 的開放系統版本,而後 IBM 也將 ESCON 昇級成為 FICON。FC 目前被廣泛的應用在外接式磁碟陣列和傳統主機平台以儲存區域網路 (Storage Area Network, SAN) 為主的連接上。前些年在某些廠商的大力推動下,也曾經發展過將光纖通道架構在乙太網路上 (FCoE, Fibre Channel over Ethernet) 的技術,一時之間也頗為熱門,但現今看來這個技術的推進似乎並不太成功。
CIFS/SMB - Microsoft 在 Windows 伺服器上所發展出來的主從架構通訊協定,用來存取在 Windows 上以檔案為基礎的資料,這個技術原本是由 IBM 所設計出來的。
NFS - 由 Sun Microsystems 在 80 年代中期開發出來一種網路檔案系統 (Network File System) 通訊協定,也是一種主從架構的檔案存取通訊協定,現今被廣泛的使用在包括 Windows 在內的各種主機平台上,它也是網路連接儲存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裝置用來提供服務的主要通訊協定。
REST API, SOAP - 以 HTTP/Web 為基礎的通訊協定,用來在區域或廣域網路上存取物件 (Object) 資料。
以上這些通訊協定大致上可以歸類於三種存取的資料型態:
區塊 (Block) - 能夠定址 (Address) 並且存取的個別資料區塊,每一個資料區塊有其固定的大小,如 512 Byte,而且每一次對區塊存取 I/O 要求的延遲都很低。區塊資料是存放在邏輯單位 (LUN) 或資料卷 (Volume) 上,儲存裝置對於 LUN 或 Volume 是沒有資料感知能力的,也就是儲存裝置不會知道資料的內容,因此必須要額外的格式才能對資料進行存取,例如將 LUN/Volume 格式化成檔案系統;有些現代化的智慧型應用程式,如資料庫系統,是可以直接存取原生的資料卷,而不需要經過檔案系統的轉換。
下文接「 只有一種儲存網路的可能性?(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