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 Brocade 在光纖通道器上最大的對手 Cisco 在上個月就發表了 32Gbit/s 就緒的 MDS 9718 光纖通道指向器;不過 Cisco 預估 32Gbit/s 的價格甜蜜點可能要等到 2017 或 2018 年才會到來,屆時才有可能啟動新一波的升級潮。
與前幾代光纖通道技術相同的,在 32 Gbit/s 光纖通道儲域網路重要的產品組件中,目前就等待儲存系統製造商們,看何時會昇級他們的產品到更快的傳輸速度了,不過這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
如果可以在今年看到具備 32 Gbit/s 光纖連接通道的混合式儲存陣列產品出現的話,筆者將會非常驚訝!
對於更新、更快光纖通道傳輸的出現,企業 IT 們不免又開始有些焦慮了,其實有不少的企業用戶才剛完成從較舊的 8Gbit/s 轉換到 16Gbit/s 的升級工程,現在 32Gbit/s 又出來了,彷彿永遠都追趕不上市場的腳步。對此,筆者倒是認為企業 IT 其實不必太過憂慮,因為前一代、第五代 16Gbit/s 光纖通道交換器,Brocade 早在 2011 年就已經推出了,五年時間過去了,16Gbit/s 都還沒有全面佔領企業的資料中心。
因為儲存區域網路 (SAN) 己經到了「後通道障礙時代」,意思是對大部份的應用場景來說,16Gbit/s 光纖連接通道已經具備足夠的傳輸頻寬,不太可能成為儲存效能瓶頸。
根據最新的(2016 年三月) SPC-1 效能測試數據,前五名的產品都可以提供超過 100 萬個 IOPS,而且全部都有使用快閃儲存 (SSD)。如果不考慮其它如電力與價格等因素,即使是 32Gbit/s 光纖連接通道沒有出現,以現今的技術,儲存系統要達到百萬個 IOPS 等級也並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然而對於現今絕大部份的企業來說,有多少的應用需要這種百萬級 IOPS 的儲存效能呢?
以大型的資料倉儲/分析來說,近幾年已經轉向以 in-memory 運算或分析的技術,來提供更高的 I/O 效能,而不是單純仰賴高速的儲存系統。再說,50 萬個 IOPS 與 100 萬個 IOPS,對於很多終端用戶的應用來說,其實是無感也是沒有需要的。
# | IOPS | Model |
1 | 3,010,007.37 | Huawei OceanStorTM 18800 V3 |
2 | 2,004,941.89 | Hitachi Virtual Storage Platform G1000 |
3 | 1,510,090.52 | DataCore Parallel Server |
4 | 1,239,898.00 | Kaminario K2 (K2F00000700) |
5 | 1,005,893.43 | Huawei OceanStorTM 18800 |
6 | 780,081.02 | IBM Power 780 server (with SSDs) |
7 | 685,281.71 | NetApp® FAS8080 EX (All-Flash FAS) |
8 | 650,987.88 | Huawei OceanStorTM 6800 V3 |
9 | 602,019.47 | Hitachi Virtual Storage Platform |
10 | 600,052.47 | Huawei OceanStor Dorado5100 |
就像行動通訊網路,如果現在 4G 的傳輸速度可以順暢的播放影片而不會累格,那麼號稱可以在數秒內完成一部影片下載的 5G 似乎就沒有其必要性了,至少在串流播放的場景是如此的,因此應用場景是重點!
但 IT 對於超高速 I/O 效能的追尋是不會停此的。尤其是全快閃陣列普遍的部署,而新一代基於非揮發性記憶體通道 (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 NVMe) 的快閃儲存,根據 Brocade 的說法,將可以跟新一代的 32Gbit/s 光纖通道無縫整合,因為現有的 16Gbit/s 光纖通道比 NVMe 慢,使光纖通道成為全快閃儲存環境的效能瓶頸,32Gbit/s 光纖通道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因此現在的問題是,何時我們可以看到以 NVMe 為基礎同時具備 32Gbit/s 光纖連接通道界面的全快閃儲存出現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