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斷地聽到這個問題,我的答案一直是「沒有那麼快」,而不是 「沒有」。 我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因為正在發生的進展,而可能會考慮以物件儲存來更換檔案儲存,但檔案儲存仍然可以存在很久的時間。
當談到解決以下幾個問題時,比起檔案儲存物件儲存有一些實實在在的好處:
- 規模-非結構化資料的持續增長意味著更大的容量和更多「物件」,以前稱之為「檔案」的,必須儲存和管理。傳統的檔案系統通常不能在他們的階層式檔案結構中,有效的處理數十億個物件。物件儲存採用了扁平化的地址空間,並且使用一個物件 ID 來存取,這個 ID 它可以維持在外部儲存系統或者作為分散式環境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 耐用度-資訊必須是可用的,它可能來自不同的地區並且需要一個保護程序,使其不受操作環境的影響。此外,資訊通常較儲存它的的設備有更長的壽命。物件儲存系統中,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通過在地理上分散的資料來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在存取資訊時,只有物件元素中一個特定的號碼可用就行了。可選擇的保護措施還包括使用版本來控制物件的不變性,這樣一個物件在不的正確改變後,仍然可以用以前的版本來復原。組織可以經由引入一個新的節點/位置來儲存一個物件的元素、更換一個將要退役的節點、並自動重新分配物件元素來管理物件儲存的技術轉換。
- 基於 Web 的儲存是使用簡單的 GET/PUT 存取方法是物件儲存典型的部署方式。最常見的使用方式是某種形式的 Amazon S3 的協定的,現在簡稱為 S3 或 類 S3。
- 在公司內部部署的物件儲存系統,通常被稱為私有雲,現在正由廠商大力的促銷,這給予那些有某些理由不使用以基於公有雲系統的公司,擁有基於 Web 的自助服務和大規模的可擴展性。這些通常是使用與 S3 類似存取協定的物件儲存系統。
- 某些應用程序正在修改,可以直接寫入到物件儲存,而正在開發的新應用,則使用基於雲的服務(公有或私有)做為基本設計,並且使用擴充的中介資料 (extended metadata)。最常見的被修改的應用就是備份和歸檔軟體,這些應用代表了一些最先使用基於雲端的儲存。
- 用來當做檔案存取和雲端物件儲存橋接使用的閘道裝置現在也有了,這些系統允許使用雲端儲存而無需修改現有應用程式,同時增加如中介資料和檔案快取等功能。
物件儲存是最容易解決備份、歸檔和大型內容庫的問題的,這些問題已經被現有技術解決了。不過,雖然物件將不會取代目前檔案的使用,但是它的確可以處理規模和耐用度的問題,並將在未來打開儲存新的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