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主筆漫談] 專屬型微處理器的復興

電腦的世界自始至終都是圍繞在軟體與硬體的協作之上,單純的硬體或是單純的軟體,是無法完成任何事情的。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所謂的軟體定義抑或是硬體定義,只不過也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 回到本文主題的微處理器身上。早年,也就是從所謂的「電腦」(計算機)剛被發明出來,一直到筆者唸...

2011/12/19

[專家觀點] 以重複資料刪除技術 延緩資訊成長速度

本文由 IBM 無償投稿發表;作者韓滋棻現為台灣 IBM 系統暨科技事業處系統儲存產品經理。

身為資訊管理人員,最擔心的就是儲存系統在管理儀表板上,顯示的數字越來越高,空白的區域跟著越來越少。這不但表示空間即將用罄,也表示將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安裝設定,並修改儲存系統。在系統化的過程中,其實會產生很多具有一定內容的資料,例如圖表、文件或是影像等,如果可以將這些相同的東西抽出來,僅用一份代表全部內容,就可以大幅降低儲存需求。這就是「重複資料刪除技術(De-duplication)」的原生想法,現在這項技術已經落實在許多儲存設備,且發揮相當大的作用。

有人可能會擔心使用重複資料刪除技術,會影響系統效能,或是造成資料不穩定,事實上這些擔心都是多餘的。重複資料刪除就跟檔案壓縮一樣,是讓我們可以縮小需儲存的資料。根據現今技術,幾乎不可能遇到壓縮後解不回來的檔案;而重複資料刪除也是。因此,重複資料刪除技術,很快席捲企業儲存相關應用系統,各大廠商也相繼收購擁有重複資料刪除技術的公司,藉以強化本身產品競爭力。

重複資料刪除是資料進入系統後,第一步要處理的關卡,不但要比較這一波送入的資料,更要比對已經存放在系統中的內容。因此,儲存系統效能就影響了重複資料刪除技術的表現優劣。


延緩空間膨脹,發揮更大效益
根據測試,透過重複資料刪除,平均可以減少50%的空間需求,甚至依據檔案格式與文件內容,可壓縮的空間更大。試想,每天湧入的資料量,從2G變成只有1G,不但降低網路頻寬負擔,同時也讓空間成長率得到緩解,如此就能降低成本費用,也讓維護管理更為輕鬆。如果納入其他技術以提高比對上的正確性,利用重複資料刪除技術的壓縮率,甚至可達80%。

管理效益是其附加價值
事實上,除了需要存放的資料外,虛擬機器的映像檔也是可以利用重複資料刪除技術,來降低所需的空間大小。如果公司需要架設10台基礎環境相同的伺服器,來跑不同的應用服務,好消息是,原來所需要的空間其實不到原本的一半。

對系統規劃師來說,便得以較低的成本與系統規模去建置類似的系統。而設備與容量減少,對管理人員來說,巡視或管理設備的成本也降低了。


重複資料刪除技術,最主要的優勢就在於減少需要存放的資料,增加儲存空間的利用率。重複資料刪除技術可說是新一代儲存系統的根本,而在搭配其他新穎儲存技術之後,更能夠讓儲存變得更快更穩更安全。

更多重複資料刪除技術實際應用請見:http://www.youtube.com/watch?v=PZ_9ig9Xydg&h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