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Western Digital-HGST 與 Seagate-Samsung
這其實是兩椿併購案,較早宣佈的是 WD 與 HGST(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y,日立的磁碟機製造子公司),併購金額是美金 43 億;隨後 Seagate 也宣佈併購三星電子的磁碟機製造部門,金額是 14 億美金,由於這兩椿磁碟機製造商的大型併購案,再加上日立與三星原本就有的固態硬碟技術,已經完全改變原有的磁碟機產業生態,使磁碟機製造業成為二大加一小的局面。目前這兩椿併購案由於主要經濟體的法規審查問題,Seagate-Samsung 的併購才在這個月完成,而 WD-HGST 的併購要等到明年三月才會完成。
3、Hitachi-BlueArc
這椿併購案的金額估計約為美金 6 億,是資料儲存產業最大型的併購案,而它是令人驚訝之處則是在於花了這麼久的時間才進行。在併購之前日立數據系統(HDS, Hitachi Data Systems)OEM BlueArc 的 NAS 系統已經有五年的時間了,而且 BlueArc 的營收中有超過 40% 來自 HDS,在加入 HDS 之前,BlueArc 尚未達到獲利的目標。
4、Oracle-Pillar
這是一椿不是那麼商業的併購案,因為 Oracle 的 CEO Larry Ellison 本來就是 Pillar 主要的金主,而且 Oracle 現在並不會付給 Pillar 任何併購金額,直到 2014 年視 Pillar 的營運效能而定。Oracle 把 Pillar 的 Axiom 儲存系統視為資料儲存策略的第四個組成,對於 Oracle 來說,Pillar Axiom 讓 Oracle 擺脫對 LSI 的依賴,得以建造一個「應用感知」(Application-aware)的儲存策略。從一家應用/軟體公司的角度來說,Oracle 不僅要「重新定義儲存」,而且要建造運行 Oracle 最快的硬體系統。
5、Netapp-LSI Engenio
NetApp 以 4.8 億美金併購 LSI 的儲存系統 Engenio,NetApp 在併購 LSI Engenio 後,將使得它的產品線得真正的跨向 NetApp 長年來使終無法進入的 SAN、以區塊為主的應用市場。Engenio 的生意主要來自包括 IBM 與 Oracle 在內的 OEM 銷售,而在併購之後,Oracle 以 Pillar 來取代 LSI 的產品線,IBM 也有 XIV 與 V7000 等併購後的產品,因此可以預期的是 NetApp 將會逐漸喪失 LSI 原有的 OEM 營收。
接下來的三椿都是比較小,對產業面來說也比較沒有那麼大影響的併購案!
5、SANDisk-Pliant
6、Fusion-io/IO Turbine
7、Quantum-Panceter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