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e 將成為主流
Intel 在 2004 年發表 PCIe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連接界面,它是一個擴充界面卡的標準,基於點對點的序列連接,而不是一個共享的平行匯流排架構,它是用來取代較舊的 PCI、PCI-X、與 AGP 標準。以 PCIe 為基礎的快閃記憶體儲存超越傳統儲存的架構,減少延遲,增加產出,加快大量資料的處理效能。
根據市場分析機構 Objective Analysis 的預測,使用 NAND 快取記憶體的 PCIe 儲存界面卡,將會在明年開始主宰企業固態硬碟市場。我們最近已經看到很多相關廠商推出這類的產品,它們將會成為伺服器裡固態儲存的另一種選擇;而且不僅只於此,部份的儲存系統製造商,如 EMC 等,也計劃推出這類的產品,運用在不同的系統中,以提昇儲存系統或儲存網路的速度。簡單來說,由於快閃記憶體帶來的效益明顯而且容易被接受,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廠商試圖把固態儲存置放在環境裡的各個角落。
虛擬主機映像檔實體複製成為時點快照的另一種選擇
Oracle 的 VirtualBox 4.1(原為 Sun Microsystems 的產品)提供一個新的虛擬主機實體複製工具,是市場上的領先者之一。現在主機虛擬化的產品可以提供某一部虛擬主機的時點快照,但這個時點快照是依附在這部虛擬主機上,是虛擬磁碟一部份,一個物件,但是這個物件無法被複製到其它實體主機上成為可以獨立運行的虛擬主機。虛擬主機映像檔的實體複製就是一個完整新的虛擬磁碟物件,一個獨立的映像檔,可以成為一部新的虛擬主機單獨的運行。
自動化的災難復原
在電力中斷後把儲存重新連接到伺服器上,讓主機恢復運作一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它通常都要花費不少的人力與時間。現在已經有一些軟體具有足夠的智慧,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以更少的力氣,把大部份的虛擬主機恢復到線上運作。虛擬化不只是為了降低成本而已,它也可以協助改善應用系統服務的品質,讓應用系統可以依需求緃向與橫向擴充,增加應用系統的服務的時間,並且做到在實體主機上所無法達成的機動性。
事實上,有許多企業就是因為自動化、完整測試災難復原的能力,而將更重要的應用系統轉移到虛擬環境。包括 Dell EqualLogic、EMC Data Domain、HP 與 VMWare 都有提供這種自動化災難復原的解決方案。
儲存池
儲存池是達成儲存虛擬化的一個方法,它可以是指儲存系統裡特定的一個部份,專門給特定資料,以增加儲存利用率的一種方式。除了一般資料儲存的用途外,儲存池也可基於某一種儲存應用,例如一寫多讀 (WORM, Write Once Read Many),或是資料加密的儲存池。
新的虛擬化儲存系統會把檔案切割成更小的資料單位,並且把這些資料分散儲存在多個資料中心或儲存位置,然後再依據需求把它們重新組合起來。在雲端儲存中,讓儲存池裡的資料單位彼此接近,就可以在資料重組時更快的提供資料。因此兩個重要的關鍵就是要保持資料儘可能的接近處理器,以及資料單位要儘可能的接近在一起,這會有效的增加資料處理的效率。Isilon 與 Sepaton 是兩家早期提供智慧型儲存池系統的廠商。
改善雲端儲存的管理
由於各家廠商都宣稱提供雲端儲存,因此統一管理整個雲端儲存技術就成為一個重要的部份,不論公共或私有雲端,把不同的基礎建設層級整合在一起,包括應用、虛擬主機、系統、網路、與儲存,以一個綜合的管理工具來減少複雜度,提供端對端的服務可見度,效能監測,與自動化的依需求配置。所有主要的儲存廠商,以及一些新興技術的廠商,都將會提供新的軟體套件,讓部署與設定更為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