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 HP 外,Cisco,全球 FCoE 交換器市佔率的領先廠商,他的 UCS 刀鋒伺服器也是全部採用 FCoE,儘管在 Dell’Oro 歷來的報告中,這一季的數字已經較前一季成長一倍了,但 FCoE 仍然是一個新興的小市場,卻有為數眾多的廠商投入 FCoE 設備的生產。FCoE 的標準是在 2008 年二月由光纖通道產業協會 (Fibre Channel Industry Assoiciation) 的 T11 技術委員會通過,幾年過去了,如今 FCoE 仍然處於小量的建置。雖然從表面上看,FCoE 的好處顯而易見,更少的硬體、纜線、安裝、與管理,也更便宜,但較低的建置費用,與較少的電力與散熱需求,似乎並沒有讓 FCoE 部署得更快。
同時間有太多的競爭性技術存在市場上!同樣以 IP 為基礎的資料存取通訊協定還有 NAS 與 iSCSI,它們的費用甚至還更便宜。對大部份的企業用戶來說,繼續使用 FC SAN,並且跟著它的傳輸速率平順的昇級,從 1Gb,2Gb,4Gb,8Gb,到未來的 16Gb FC,使用獨立的儲存傳輸通道,也不用擔心乙太網路常有的駭客問題,似乎較投資新設備,新網路來得更沒有風險。所以即便長期看來,大部份的連結會集中在以乙太網路為基礎的通訊傳輸上,但大部份的企業用戶會把 FCoE 當成 IT 發展的策略,是在新設備採購,和新資料中心建置上的一種長期規劃。
ESG (Enterprise Strategy Group) 的使用者調查顯示,FCoE 的滲透率在 2012 年底預計會達到 25%,另一家分析機構 StorageIO Group 認為 2011 年是在多面向形塑 FCoE 部署的一年,廠商們會繼續發展的他們的技術,並且增強產品的成熟度、功能、及與各項設備的連接性,現在 FCoE 所需要的是改變並且昇級成為可以應付高負載的基礎建設,而不是改善頻寬。有些企業用戶擔心現在倉促的採購昂貴的 CNA,在快速成長的產業很快就會過時,即便是在廠商間,對於技術也有不同的看法;FCoE 是一個需要更長時間的基礎建設項目,可能需要花費十年的時間來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