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主筆漫談] 專屬型微處理器的復興

電腦的世界自始至終都是圍繞在軟體與硬體的協作之上,單純的硬體或是單純的軟體,是無法完成任何事情的。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所謂的軟體定義抑或是硬體定義,只不過也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 回到本文主題的微處理器身上。早年,也就是從所謂的「電腦」(計算機)剛被發明出來,一直到筆者唸...

2010/11/05

[企業儲存觀察室] 請重視企業資料儲存管理!

雖然 ZDNet 的「企業儲存觀察室」暫時停擺,不過我們將讓這個專欄繼續在論壇中持續下去;ZDNet 上有更多的讀者是來自於 user site,對於企業儲存不是那麼熟悉的,所以這些文章寫作的方向就是比較偏向於給用戶端的一些趨勢觀察與建議;例如這一篇,就是專門要寫給企業老闆,與 IT 管理高層看的,所以大家如果覺得你的客戶們需要這些資訊,歡迎大家把它分享出去,但請記得要註明出處,謝謝!

++++++++++ 我是分隔線 ++++++++++

在國內的企業 IT 環境中,相較於主機運算、網路安全、或是應用軟體等企業 IT 技術領域,資料儲存管理這個部份,基本上是長期被忽略的一塊!

圖片來源:cds.net

反映在企業 IT 人員的編制上,就是大部份的企業中普遍缺乏「專業」的資料儲存管理人員。
就筆者記憶所及,在多年服務企業客戶的經驗中,幾乎沒有碰到過以資料儲存管理為專職的 IT 人員,大部份的狀況都是由主機系統管理人員兼任,這是因為儲存系統通常與主機伺服器連接一起,想當然爾的就由主機系統管理人員「兼看」啦,如果在其中有某些人員稍微專精於儲存管理技術的,就已經算是相當好的狀況了。

當然國內的整個 IT 環境也反映出這個現況!筆者之前曾到美國參加過一些論壇,在展場上看到一些儲存顧問公司,就是以提供企業客戶專業、獨立的儲存規劃服務為主要業務,真是令人好生羡慕。
國外大部份的 IT 網路資訊平台,不僅會把企業儲存獨立成為一個類別,有些還會加以細分成各種不同的次類別,尤有甚者以單一技術如資料備份,做為網站的主要內容的。

本文的目的絕對不是要強調資料儲存管理比其他的 IT 技術更重要,只是要喚起企業高層與 IT 主管們,應該要開始重視這個部份了。

首先我們來看幾個數字:

  • 與儲存相關的支出,在企業 IT 整體的支出中是持續成長的一個部份,有 60% 到 70% 的企業用戶每年都要採購上 terabytes 的磁碟空間,即便是在艱困的經濟情況下,也還是有 35% 到 50% 的用戶會採購磁碟空間。
  • 根據研究機構 IDC 最新一季的報告中指出,今年第二季全球與儲存相關的營收,包括磁碟、磁帶櫃、與儲存軟體等約為一百億美金,幾乎與同期間全球企業伺服器的營收相當;而磁碟儲存的年度成長率則有 20.7%,同期主機的年度成長率則為 11%。以這樣的支出比重來說,沒道理忽略資料儲存管理的專門性。

其次,我們來檢視幾個企業儲存的技術名詞:階層式儲存、資訊生命週期管理、資料歸檔、自動精簡配置、儲存虛擬化、資料去重複化、雲端儲存、綠色儲存,您瞭解這些技術是什麼?它們將對未來您的企業 IT 環境產生什麼改變?這些改變對您企業未來的運作有何影響?

資料儲存管理已經不再是找到足夠的空間存放資料就好了,技術環境的改變,跨越網路建置虛擬儲存做為伺服器的共享資源已經成為常態,這個技術協同其它各種新興的企業儲存技術,將可以使企業大幅度降低儲存成本,改善資料可用性與縮短回復時間,支援業務的彈性與靈活性。長期繼續忽略資料儲存管理與技術更新,只會使得企業花更多的錢,買更多的設備,但卻無法保證資料有足夠的即時性與可用性。

最後,如果您現在已經決定要在組織裡成立一個專責的資料儲存管理人員(或小組),請注意以下的資訊:
根據調查機構 Gartner 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美國有多達 80% 的 IT 組織已經建立專職的儲存小組,但是他們之中有許多根本沒有足夠的授權來做關於儲存的決定,也有許多根本就缺乏足夠的能力來尋求更具成本效益和效能的技術。

資料儲存管理人員必須要獲得足夠的授權,而且也要被要求儘快跟上技術發展的腳步,以發展出符合企業長期利益的資料儲存管理策略。與其他 IT 的專業人員一樣,除了擁有技術外,他(們)也必須要擁有溝通的能力,以儲存使用為基礎跟組織裡其他的單位進行密切而良好溝通,才能改善儲存使用率來減緩儲存的成長,降低企業資料儲存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