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主筆漫談] 專屬型微處理器的復興

電腦的世界自始至終都是圍繞在軟體與硬體的協作之上,單純的硬體或是單純的軟體,是無法完成任何事情的。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所謂的軟體定義抑或是硬體定義,只不過也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 回到本文主題的微處理器身上。早年,也就是從所謂的「電腦」(計算機)剛被發明出來,一直到筆者唸...

2010/10/26

[新聞] Dell iSCSI SAN 儲存採用固態硬碟與動態儲存層級

Dell 的 EqualLogic PS 系列儲存系統長期在 iSCSI 設備上擁有領導地位,它有不錯的效能,好的管理工具,10G 乙太網路支援,而且把裝置堆疊起來時有同時擴充容量與 I/O 的能力。新的 Dell PS6010XVS 與其他型號有所不同,它有 8 顆 100 GB 三星的固態硬碟,8 顆 450 GB 15K rpm SAS 磁碟,兩者都使用 RAID 6 陣列,就這個架構來說,結合固態硬碟與 SAS 磁碟不是什麼新鮮事,它特別的是新的 EqualLogic 韌體具有特別功能-動態儲存層級。

傳統的階層式儲存組態中,資料卷是依不同的磁碟機型式來建立的,SAS、SATA、或 SSD,而資料是依據它們被使用的程式來放置的,例如資料庫會放在 SSD 或 SAS 磁碟上,較便宜的 SATA 就拿來儲存一些不太重要的資料。基本上,資料管理者需要判斷資料存取的模式,有時也許是猜測的,然後據以安排資料的擺放。這樣的放置方式大致不會有錯,但並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確。EqualLogic 新的軟體會監控資料區塊被存取的方式,把存取比較頻繁的資料動態的移到 SSD 上,這會增加 I/O 的效能。當負載移除時,它會把部份的資料移回 SAS 上,部份則留在 SSD 上,因此管理者不用再猜測資料存取的頻繁度,而這一切都是由系統自動化處理。

這種「動態層級」的概念已經快要變成新儲存系統的標準配備了,印象中好像最近發表的儲存系統都有這個功能,連消費級的磁碟機也有類似的產品,看來企業儲存廠商們已經找到應用固態硬碟的標準配方了,使用軟體依據資料存取的頻繁度,動態的擺放資料。這樣就不用大幅的修改儲存系統的架構以求發揮固態硬碟的高效能,也不是傳統把固態硬碟當成「零級儲存」的方式,至少就目前看來,這好像是儲存廠商們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