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主筆漫談] 專屬型微處理器的復興

電腦的世界自始至終都是圍繞在軟體與硬體的協作之上,單純的硬體或是單純的軟體,是無法完成任何事情的。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所謂的軟體定義抑或是硬體定義,只不過也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 回到本文主題的微處理器身上。早年,也就是從所謂的「電腦」(計算機)剛被發明出來,一直到筆者唸...

2010/09/30

[新聞|技術] 飢餓鯊發展新的資料傳輸界面

很久以前,專屬的資料傳輸界面幾乎主宰著企業 IT 環境,在開放的年代之後,業界標準的資料傳界面成為市場主流,如 SCSI、光纖通道、和 SAS。現在,由於以固態硬碟為主的高速磁碟儲存系統部署越來越多,有人已經開始覺得現有的 SAS-2 6Gbit/sec 的傳輸速率似乎不太夠用了,OCZ Technolgy 飢餓鯊科技發表一個專屬的資料傳輸界面,稱做「高速資料鏈結」(High-Speed Data Link, HSDL) ,期望這個傳輸界面可以大幅提昇固態硬碟在高速運算環境的 I/O 效能。

OCZ 說它們發展 HSDL 是因為它們對現有的傳輸界面,如 SATA 和 SAS 並不滿意,因為這些傳輸界面是系統和它們的磁碟機之間的瓶頸。OCZ 宣稱 HSDL 可以達到 20Gbit/sec 的資料頻寬,這是 SAS-2 的三倍,SATA-2 的六倍。之所以需要更高的傳輸頻寬是因為固態硬碟最高有 10 個傳輸通道,很容易就會超過現有的頻寬。HSDL 是一個開放的協定,它允許其它的設備來使用這個高速內部連接,OCZ 現在正和其他設備製造商合作來擴大 HSDL 的使用,同時間,單傳輸埠的界面卡將會與該公司即將發表的 3.5 英吋 IBIS 固態硬碟一起出貨。

OCZ 認為當它在發表給高速運算市場的 IBIS 硬碟時,它需要一個專屬的通訊協定,雖然 OCZ 的高速硬碟也許花費很高,但對於它目標市場的客戶群來說,只要能夠提昇運算速度,成本並不是問題,如果它可以達到 OCZ 所宣稱的效能的話。採用非標準界面在業界也並不是很少見,當業界標準無法符合期待時,就會有人發展新的界面;對企業級的資料中心,或高速運算環境來說,也許有一點風險,但是這一點風險沒有所能獲得的效能來得重要。